rfid图书馆防盗门禁的防盗原理是什么?
RFID技术在各行各业都有应用,其中应用的最为成熟的领域莫过于图书档案管理领域。借助RFID标签可以赋予每一本书的唯一的标识,使用RFID读写器就可以读取出每一本书的信息,对图书馆内所有的书籍进行管理,再搭配rfid图书馆防盗门禁,安全防盗,就能实现智慧图书管理。
rfid图书馆防盗门禁的防盗原理是什么?
RFID图书馆实际应用中的防盗模式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种:(1) 磁条防盗;(2)RFID-EAS-TTF安全位检测;(3)RFID标签安全位防盗;(4)数据库状态核对检测防盗;(5)门禁UID检测防盗。
1.磁条防盗
其体系设计思想是维持原有磁条安全门禁体系不变,加装RFID标签实现自助流通、架区管理。磁条防盗的优势在于隐蔽,寿命长。磁条安全门禁与网络以及系统无关,报警时不提供任何问题馆藏信息,并且门禁系统不能用于RFID的其他检测统计。
2.RFID-EAS-TTF安全位检测
标签内含有可擦写的EAS安全位, 馆藏经过借/还操作后,EAS安全位被写入相应的状态信息,读者持书通过防盗门禁时,没有办理借阅手续的馆藏(标签)主动发送信息给防盗门禁,导致报警。其特点是标签采取TTF标签先发言(tag talk first) 模式,标签上电后,门禁天线进行标签群体检测,不需要对标签做休眠-唤醒,完全阅读标签芯片中用户存储的信息,此方式与磁条检测机理类似, 厂家称侦测效率可达95%,其典型例子是PHILIPS公司的I-CODE-Ⅱ芯片。其防盗门禁与网络以及系统无关,报警时不提供任何馆藏信息,并且门禁系统不能用于RFID的其他检测统计。
3.RFID标签安全位防盗
标签内含有可擦写的安全位,馆藏经过借/还操作后,安全位被写入相应的状态信息,读者持书通过门禁时,馆藏(标签)经过防盗门架时做休眠-唤醒逐一阅读甄别,没有办理借阅手续的馆藏(标签)会导致门禁报警。按照理论推测,此类系统的检测效率比RFID-EAS-TTF模式要低一点。其防盗门禁与网络以及系统无关,报警时提供(或不提供)任何问题馆藏信息,并且门禁系统可用于RFID读写器的其他检测统计。
4.数据库状态核对检测防盗
即读者借阅的馆藏在经过防盗门禁时要逐一利用数据库来核对已借/未借状态,如果没有办理借阅手续,则报警,该防盗的方法所需步骤最多,且对网络和数据库的依赖最强,所以属于效率较低的防盗方式。其防盗门禁与网络以及系统有关,报警时提供馆藏信息, 并且门禁系统可用于RFID的其他检测统计。
5.门禁UID检测防盗
所有馆藏办理借/还手续时, 前端RFID系统将其标签UID信息以广播方式经过网络发送给所有的门禁终端数据库(或从中撤销),读者持馆藏书籍通过门禁时,门禁逐一将每件馆藏的UID与门禁库存信息对比,如果发现找不到某件馆藏信息时则报警。其防盗门禁与网络以及系统有关,依赖性较强,报警时提供馆藏信息,并且门禁系统可用于RFID的其他检测统计。
以上就是rfid图书馆防盗门禁如何防盗的相关内容了,磁条防盗是最传统的防盗安全技术,而如今应用了RFID技术的图书馆一般采用的EAS安全位检测来实现图书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