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的电感耦合是什么?
电感耦合系统通过电子标签与读写器磁场的交互作用而取得能量。读写器和RFID标签两端采用的天线形式均为线圈,耦合的实质是读写器天线线圈的交变磁力线穿过电子标签的天线线圈,并在电子标签的天线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压,进而改变读写器天线中的电流。
当电子标签进入这个读写器天线的磁场时,标签天线产生感应电流来提供给标签内的芯片工作。这种耦合过程利用的是读写器天线线圈产生的未辐射出的交变磁能,相当于天线近场情况。读写器中的电容Cr与天线线圈并联,一起构成并联振荡回路,其谐振频率与读写器的发射频率一致。该回路的谐振将使得读写器天线线圈产生非常大的电流,由此可以产生能够给电子标签工作所需磁场强度。同样,电子标签的天线线圈和电容Ci一起构成振荡回路,谐振频率也与读写器的发射频率一致。通过该回路的谐振,电子标签线圈上的电压可达到最大值。
电感耦合方式普遍应用于低频和高频电子标签,适合于读取距离较短的场合,一般在1 m以内。电感耦合系统又可以分为密耦合系统和遥耦合系统。
密耦合系统具有很小的作用距离,典型值为0~1 cm。在密耦合系统中电子标签必须插入读写器中或者贴在读写器天线的表面,因此数据载体与读写器之间的密耦合能够提供较大的能量。密耦合系统主要应用于安全要求较高,但对作用距离不作要求的设备中,如电子门锁系统或带有计数功能的非接触IC卡系统。
遥耦合系统的典型作用距离可以达到1 m。遥耦合系统又可细分为近耦合系统(典型作用距离为15 cm)与疏耦合系统(典型作用距离为1 m)两类。遥耦合系统的典型工作频率为13.56 MHz,也有一些其他频率,如6.75 MHz、27.125 MHz等。在ISO/IEC标准中,14443标准和15693标准分别针对近耦合系统和疏耦合系统。遥耦合系统目前仍然是低成本射频识别系统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