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应该了解的RFID读写器管理协议知识
读写器是RFID信息采集系统中的主要部件之一。随着RFID技术的广泛应用,由多个读写器组成读写器网络越来越普遍地出现在各种实际应用系统中,尤其是在供应链管理这样的多环节、大范围的应用中。这些读写器的处理能力、通信协议、网络接口及数据接口均不同,这样多种不同类型的读写器便构成了实际应用系统中常见的异构读写器网络,如何管理这些读写器也成为一个新的问题。
所谓的读写器管理,主要是指读写器的配置、监视、控制、认证和协调。最初的读写器管理方法主要是基于读写器设备厂商提供的系统配置功能,典型的如Alien ALR-9780读写器,它不仅提供了IP地址、DNS、网关等基本参数的设置功能,还提供了频率、功率等射频参数的基本配置功能。随着RFID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基于单一读写器管理的方法越来越体现出其局限性,而多读写器管理已成为读写器系统设计中的重要研究方法。
EPCGlobal作为在超高频RFID领域占主导地位的组织,提出了对读写器管理的相应方法,其实质是把读写器管理融入EPC网络体系架构中,利用EPC网络的元素来实现读写器管理,并且提出了基于EPC体系架构的读写器协议(Reader Protocol)。读写器协议指的是RFID读写器与后端应用系统之间的接口协议,协议定义了一些需要共同遵守的特征,并且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方法处理实现对读写器的访问和控制,这样基于EPC体系架构的应用系统就可以实现对不同厂家、不同类型功能的读写器的统一管理和控制访问。
读写器管理协议是分层实现的,共分为三层,即读写器层(Reader Layer)、消息层(Messaging Layer)和传输层(Transport Layer)。读写器层与消息层之间的接口称为消息通道,每一个消息通道都可以在读写器层与消息层之间独立传输消息。两个基本的消息通道如下。
(1)控制通道:用于传输由消息系统向读写器发送请求消息,读写器从该通道接收信息系统主机发送的请求并给予回应。控制通道中交换的消息遵循请求/响应模式,读写器与信息系统主机之间的管理与控制交互主要是通过控制通道完成的。
(2)通知通道:完成由读写器到信息系统主机的异步消息交互,实现由读写器向信息系统主机报告标签的读取信息情况。
读写器管理协议中,提供了基本的读写器管理功能,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读写器ID获取:GetReaderID Message。
读写器名字管理:GetReaderName Message、SetReaderName Message。
读写器制造商信息:GetMfrDescription Message。
读写器基本配置:GetReaderConfiguration Message。
读写器信号强度:GetSignalStrength Message。
在EPCGlobal Final Version of July 2005中,明确地将读写器管理确立为EPC网络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即读写器管理角色。读写器管理角色的任务如下。
监控部署区域内每一个读写器的工作状态。
管理每一个读写器的配置情况。
执行其他读写器管理任务,如读写器自动发现、软件的配置与更新、管理读写器的功耗等。
读写器与读写器管理角色之间的接口称为读写器管理接口,读写器管理接口的主要任务如下。
提供方法查询读写器的配置情况,如读写器标识、天线数量等。
提供方法监控读写器的工作状态,如标签读取数量、通信信道状态、天线连接性、传输功率级别等。
提供方法控制读写器的配置,如使能/禁止某天线或其他特征等。
提供方法实现其他读写器管理功能,如读写器自动发现、软件配置及管理读写器功耗等。
上述读写器管理接口协议实际上是依赖于EPC Class1 Gen2 Tag Protocol所提供的特征,实际上,EPC Class1 Gen2 Tag Protocol还考虑了读写器协调功能,即通过最小化读写器之间的干扰,实现读写器网络部署。这一点是通过提供控制读写器功率和载波频率的方法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