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RFID智能卡?
智能卡(Smart Card)又称为集成电路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IC卡),内部带有微处理器和存储单元等部件。IC卡的芯片具有写入和存储数据的能力,IC卡存储器中的内容可以根据需要有条件地供外部读取,或供内部信息处理和判定之用。但在IC卡推出之前,磁卡由于技术普及基础好,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磁卡
磁卡是将具有信息存储功能的特殊材料涂印在塑料基片上,以液体磁性材料或磁条为信息载体,将宽6~14 mm的磁条压贴在卡片上制作而成的。
磁条上有三条磁道,前两条磁道为只读磁道,第三条磁道为读写磁道。根据ISO 7811/2标准规定,第一磁道能存储76个字母数字型字符,在首次被写磁后就变成只读的;第二磁道能存储37个数字型字符,同时也是只读的;第三磁道能存储104个数字型字符,是可读可写的,如银行卡用之记录账面余额等信息。磁卡的信息均保存在磁条中只有与读卡设备接触才能读取信息。
由于磁卡的信息读写相对简单容易、使用方便、成本低,因而较早地获得了发展,并很快进入了多个应用领域,如金融、财务、邮电、通信、交通、旅游、医疗、教育、宾馆等。以美国为例,两亿多人口就拥有10亿张信用卡,消费额约为4 695亿美元。其中,相当部分的信用卡由磁卡制成,产生了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IC卡的出现,正挑着传统磁卡的地位。
IC卡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等发展结合的产物,它将集成电路芯片镶嵌于塑料基片的指定位置上,利用集成电路的可存储特性来保存、读取和修改芯片上的信息。在很多领域中,磁卡正在被大量的IC卡所代替。按照与外界数据传输的形式来分,IC卡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
接触式IC卡
IC卡的概念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被提出来了,1976年法国布尔公司首先创造出IC卡产品,很快这项技术就应用到金融、交通、医疗和身份证明等多个行业,它将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便利。
接触式IC卡的芯片金属触点暴露在外,该触点直接接入IC卡接口设备的IC卡适配器插座,从而实现与IC卡中的集成电路进行信息处理和交互。
非接触式IC卡
非接触式IC卡的芯片全部封于卡内,无暴露部分。此外,在卡内还嵌有一个微型天线,以便嵌入的芯片与读卡器之间非接触地相互通信,它通过无线电波或电磁场感应来交换信息,成功地将射频识别技术和IC技术结合起来,解决了无源(卡中无电源)和非接触这两大难题,是电子器件领域的重大突破。
非接触式IC卡中存储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可被自动采集到系统中。与接触式IC卡比较,非接触式IC卡(电子标签)具有以下优点。
(1)可靠性高:它与读写器之间无机械接触,避免了由于接触读写而产生的各种故障,如接触不良、粗暴插卡、芯片脱落、被击穿、弯曲损坏等。
(2)操作方便、迅速:由于非接触通信,读写器在10 cm范围内可以对卡片操作,非常方便用户的使用且能提高效率。
(3)防碰撞:非接触卡中有快速防碰撞机制,能防止卡片之间出现数据干扰,因此可以对多张卡进行并行处理,提高系统工作速度。
(4)可以适合于多种应用:该卡的存储结构特点使它能够实现一卡多用,通过密码和访问条件的设定,就能应用于不同的系统。
(5)加密性能好:非接触式IC卡的序列号是唯一的,由制造厂家固化而不可更改。卡中各扇区都有自己的操作密码和访问条件,卡与读写器之间采用双向验证机制,而且通信过程中所有数据都加密,所以它很适合电子钱包、公路自动收费系统和公交自动售票系统等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