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图书馆的发展前景如何?
智能图书馆的是将智能技术与图书馆融合的新型图书馆,利用智能设备和网络技术来系统的对图书进行管理,使图书管理更加智能。随着国内智能图书馆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应用RFID技术的智慧图书馆也越来越多,智能图书馆的未来发展仍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想象。
智能图书馆的发展现状
目前,新加坡、澳大利亚、印度、荷兰、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的近100家机构在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中采用了射频识别技术。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最早实施射频识别(RFID)系统,馆内每本书都有RFID标签。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借书和还书是自助的。通过扫描设备,工作人员可以快速了解书籍的类别和位置,以便进行分类。在国内,2006年2月20日,厦门集美大学成毅学院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RFID智能馆藏管理系统”宣布建成并投入试运行,成为国内首家功能模块完善并进入实用阶段的图书馆。深圳图书馆、广州图书馆等各大公共图书馆均已引用RFID技术,通过射频识别标签,读者可以自己借书和还书,并准确定位书籍。
智能图书馆的应用前景如何?
1、智能图书馆建筑
以图书馆的物理建筑为基础平台,将智能化、数字化的软硬件设备应用到图书馆的建筑环境和设备中。同时,信息系统设施、信息系统应用、建筑设备管理系统优化、公共安全系统设置同步建设,最终实现结构、系统、管理、服务、优化一体化,为读者提供更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服务。
图书馆实体建筑采用物联网架构后,在图书或其他纸质媒体流通环节的各个关键部位,仔细系统地标注对象属性,识别装置通过获取图书或纸质媒体的电子标签获取图书的属性信息,然后通过网络将信息发送到信息处理中心, 处理中心完成各关键信息的综合计算和处理后,自动调整各环节设备的运行状态,形成智能图书馆建筑系统。 图书馆员可以在自己的办公桌上完成图书馆建筑的自动化管理,包括照明监控、配电监控、空调系统监控、给排水系统监控、安防系统监控、电子会议系统管理、公共广播系统管理。
2、文献信息资源的智能化建设
RFID图书管理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包括:标签转换系统、自助借书系统、自助还书系统、智能搜索系统、推车式硬便携库存系统、智能分拣子系统和安全门检测系统。标签转换系统将RFID唯一识别码与图书条码号绑定,并将书目信息写入RFID芯片。自助借还机、RFID智能预约书柜结合射频识别、计算机、网络、软件和触摸屏控制操作技术,实现电子标签图书的自助借还。智能搜索系统可以检索目标书目的详细信息(标题、电话号码、作者、出版社等)。)或者目标书目的地图信息,读者可以选择是否打印结果。智能库存系统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完成图书的远程、快速、批量、准确的库存工作,同时可以实现错书的整理,提高库存效率,减少图书处理带来的工作量。智能分拣子系统主要由智能图书分拣机完成,智能图书分拣机通过阅读器读取RFID标签中的信息,通过RFID ACS服务器判断货架位置,最后由分拣机完成分拣工作。安全检测子系统检测带有电子标签的图书,通过安装的阅读器和自动检测软件实现图书检测和防盗,对两米内仍未借出的图书实现声光报警功能。
3、移动图书馆
以手机或PDA为信息服务终端,与图书馆信息系统相连,通过多种形式实现身份认证、账户维护、续借和预借、视频回放、参考咨询、移动阅读、信息交互等服务。师生可以通过手机查询、更新和预约。同时,新书到达图书馆后,系统会通过短信发送提醒通知,不仅方便了师生借阅,也提高了图书馆管理效率。除了用手机管理交易,师生还可以申请在线阅读电子资源。手机客户端只要通过了身份认证,就可以在图书馆检索下载购买的数据库资源,实现实时阅读。馆员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完成现场采购查重、远程维护、课题跟踪等。
RFID智能图书馆的优势在于物联网新技术的应用。随着射频识别技术的引入,图书馆变得智能化。我们可以独立借书和还书;能够在街巷24小时自助图书馆查阅自己喜欢的书籍;我们可以在大型图书馆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的目标;我们可以通过手机访问图书馆,随时随地拓展视野。
智能图书馆方便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物联网技术让我们走进了智能社会。我们生活中的东西逐渐形成网络,加深了我们对社会技术的依赖。每个人都不再是单一的个体。我们随时随地都通过这个网络与他人联系。可以说,物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社会。未来,物联网将不断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在物联网的作用下,智能图书馆必然会走得更远,进而通过传授知识,也会推动物联网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