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术怎么在畜牧业应用?
随着人们对疾病的控制、监督和预防越来越重视,世界各国都在畜牧业和商业中寻找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采取各种手段来加强对动物的管理,其中对动物的识别与跟踪成为各国采取的重大措施之一。
RFID技术怎么在畜牧业应用?
利用RFID系统可以很简单的实现对饲养牲畜的管理。所有牲畜从出生起就带上RFID耳标,其信息被登记到一个全国性数据库,该数据库能够在48h内连续跟踪。研究结果也表明,通过使用RFID技术,大大提高了该系统对动物的识别与跟踪的能力,其适用于各种场合(集中饲养、分散饲养的或者是其他)饲养的动物。
1、牧场RFID畜牧管理系统
(1)系统框架
把畜牧场建设成为高度专业化、规模化、技术含量高、可控性强,并且饲料、兽药、种畜禽、养殖、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的现代化RFID畜牧场,现已成为一些新牧区建设的共同目标。
基于RFID技术的畜牧管理系统,由附在动物身上的RFID标签用于记录动物的基本信息、免疫信息、检疫信息及其他管理信息。
(2)系统中电子标签的安装设计
目前,在基于RFID技术对动物识别与跟踪管理的应用中,安装电子标签的方法主要有四种:颈圈式、耳标式、可注射式和药丸式电子标签。
颈圈式电子标签能够非常容易地从一头动物身上换到另外一头动物身上。主要应用于厩栏中的自动饲料配给。耳标式电子标签,一般固定在牲畜的左耳上。
它的性能大大优于曾经使用的条码耳牌。它不仅存储的数据多,而且适合于有油污、雨水的恶劣环境。另外,读写器与电子标签相距数米都可以把数据读出来。
可注射式电子标签是利用一个特殊工具将电子标签放置到动物皮下,这样就在动物的躯体与电子标签之间建立起了一个固定的联系,这种联系一般只有通过手术才能撤消。
药丸式电子标签是将一个电子标签安放在一个耐酸的圆柱形容器内,然后将这个容器通过动物的食道放置到反刍动物的前胃页内,一般情况下,药丸式电子标签会终身停留在动物的胃内。这种方式的最大特点是简单和牢靠,并且可以在不伤害动物的情况下将电子标签放置于动物体内。
从上述可看出:项圈式的容易佩戴,但成本较高,适于栏舍中的自动喂养;可注射式和药丸式都需放入动物体内,不适用于畜牧管理中,故在畜牧管理系统中常选用的是耳标式电子标签。
2、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
在我国,基于RFID技术的畜牧管理已开始使用。2007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也对建立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进行了明确的指示。利用RFID技术和电子化管理技术原理,建立肉牛全程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已成为国家重点科技应用项目——农业部“948”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业部还规定,从2008年起,所有牲畜均应按规定佩戴牲畜耳标,并凭此进入市场流通等环节。
在北京,采取对养殖基地畜禽产品佩戴耳标、脚标等手段,在屠宰和流通环节应用IC卡、RFID等技术,实现对畜禽产品养殖、收购、屠宰、分割、运输和销售等信息的全程追溯已成为北京市食品安全工作的八项重点之一。
在上海,由上海动物卫生监督所等单位研发的供沪动物及其产品信息化安全监管系统,其本质是利用RFID技术实现对动物产品及卫生的有效监控和管理。此项目已经在上海市多家规模屠宰场、市道道口以及外省市供沪的养殖场应用。
除此之外,我国各部委近年来的立项项目中,对RFID技术用于畜牧管理也甚为关注,如邛崃市畜牧食品产业RFID电子标识管理系统和基于RFID技术的奶牛养殖管理信息系统就已批准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中07年第一批立项项目。
3、RFID在畜牧业管理方面的应用标准
在RFID的系列应用标准中,ISO 11784和ISO 11785标准应用于动物识别。国际标签中没有对样本尺寸加以规定,因此可以设计成适合动物的各种样式,比如玻璃管状、耳标或项圈等。下面分别对两个标准进行介绍。
(1)ISO11784
ISO 11784标准规定了动物识别的代码结构,其由8个字节64位组成,各位具体含义见表3-1.其中第27~64位的编码方式由使用国自行规定。
(2)ISO11785
ISO 11785标准规定了动物识别的技术准则,包括数据传输方法和读写器规范。工作频率为134.2kHz,数据传输方式有全双工和半双工两种,采用频移键控调制和反向不归零编码。
实践证明,使用RFID技术进行畜牧管理,不仅可以实现非接触自动识别,而且可以同时识别多目标,这样在管理中能够方便地观察到动物的各种情况,包括从出生到屠宰的全程,并能在动物养殖和屠宰等供应链发生异常时及时地获取信息,从而及时采取措施以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