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在世界图书馆中的应用现状
近十多年来,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 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而随着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促进着现代图书馆从服务内容到服务方式的全面变革。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Frequency Iden fication, RFID) ,是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与传统条形码依靠光电效应方式不同,RFID标签无须人工操作,通过阅读感应可以自动向读写器发送所包含资料的信息,从而实现图书信息处理的自动化。RFID可以自动识读标签内容,高度集成数据,因而可以记载更多关于商品的信息。RFID读写器支持的可读写功能,可以在图书流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利用RFID技术搭建RFID图书馆后,可实现图书的藏、借、阅一体化,以及更多的延伸服务。由此可见,RFID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有很大的价值和前景。
采用RFID技术比较早而且比较广泛的国家是新加坡,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率先采用RFID技术,在其带领下,新加坡国内公共图书馆都开始采用RFID技术。另外,在美国有超过300家大学图书馆装备了RFID系统。而日本很早就进行了RFID的研究,在中国,RFID图书馆的应用刚起步,数量也不多。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中国已有39家图书馆使用了RFID技术。其中使用高频13.56MHz的图书馆为30家,使用超高频的图书馆为9家。但是,中国在RFID的推广上,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频率标准、软件的开发和设备整合,成本压力等。尽管RFID技术能带给图书馆服务的质性飞跃,但由于图书馆的藏书量巨大,少则数十万的量,每本图书都要粘贴电子标签,再结合相应的软、硬件设备,对图书馆而言,进行全面改革将是一笔不菲的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