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rfid5大防盗模式分析!防盗模式一次读懂
自RFID技术引入图书馆之后,图书馆的防盗系统和防盗模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大部分的图书馆采用单纯RFID标签实现防盗管理,小部分的图书馆为延续原有全馆统一的防盗体系,则将磁条和RFID防盗相互结合起来。具体图书馆rfid防盗模式有哪些?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图书馆rfid防盗模式有哪些?
因各个RFID供应商的系统设计理念不同,所以防盗方式、前端软件也有所不同。RFID图书馆实际应用中的防盗模式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种:
(1)磁条防盗
(2)RFID-EAS-TTF安全位检测
(3)RFID标签安全位防盗
(4)数据库状态核对检测防盗
(5)门禁UID检测防盗
1、磁条防盗
其体系设计思想是维持原有的磁条安全门体系不变,加装RFID标签实现自助流通、架区管理。磁条防盗的优势在于隐蔽,寿命长。磁条安全门禁与网络以及系统无关,报警时不提供任何问题馆藏信息,并且门架不能用于RFID的其他检测统计。
2、RFID-EAS-TTF 全位检测
标签内含有可擦写的EAS安全位,馆藏经过借/还操作后,BAs安全位被写入相应的状态信息,读者持书通过门禁时,没有办理借阅手续的馆藏(标签)主动发送信息给防盗门架。导致报警。
其特点是标签采取TTF标签先发言模式,标签上电后,门禁天线进行标签群体检测,不需要对标签做休眠-唤醒,注意完全阅读标签芯片中用户存储的信息。其防盗门禁与网络以及系统无关,报警时不提供任何问题馆藏信息,并且门架不能用于RFID的其他检测统计。
3、RFID标签安全位防盗
标签内含有可擦写的安全位,馆藏经过借/还操作后,安全位被写入相应的状态信息,读者持书通过门禁时,馆藏(标签)经过防盗门架时做休眠-唤醒逐一阅读甄别,没有办理借阅手续的馆藏(标签)会导致门架报警。按照理论推测,此类系统的检测效率比reddeAS-ttF f式要低一点。其防盗门禁与网络以及系统无关,报警时提供(或不提供)任何问题馆藏信息,并且门架可用于RFID的其他检测统计。
4、数据库状态核对检测防盗
即读者借阅的馆藏在经过防盗门架时要逐一利用数据库来核对已借/未借状态,如果没有办理借阅手续,则报警,该防盗的方法所需步骤最多,且对网络和数据库的依赖最强,所以属于效率较低的防盗方式。其防盗门禁与网络以及系统有关,报警时提供问题馆藏信息,并且门架可用于RFID的其他检测统计。
5、门禁UTD检测防盗
所有馆藏办理借/还手续时,前端RFID系统将其标签UID信息以广播方式经过网络发送给所有门禁终端数据库,(或从中撤销),读者持馆藏通过门禁时,门禁逐一将每件馆藏的UID与门禁库存信息对比,如果发现找不到某件馆藏的信息时则报警。其防盗门禁与网络以及系统有关,依赖性较强,报警时提高问题馆藏信息,并且门架可用于RFID其他检测系统。
在传统图书馆模式向智慧图书馆转型的过程中,选用防盗模式更应根据图书馆的实际需求来确定,从而选择好的防盗设备,来保证图书馆的防盗功能得以实现,并实现图书馆的平稳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