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系统中电子标签的安全机制有哪些
1.存储型电子标签
存储型电子标签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快速读取 ID 号来达到识别的目的,主要应用于动物识别和跟踪追溯等方面。这种应用要求的是系统的完整性,而对于标签存储的数据要求不高,多是要求数据具有唯一的序列号以满足自动识别的要求。
如果部分容量稍大的存储型电子标签想在芯片内存储数据,对数据做加密后写入芯片即可,这样,信息的安全性主要由密钥体系安全性的强弱来决定,与存储型RFID标签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
2.逻辑加密型电子标签
逻辑加密型电子标签的应用极其广泛,并且其中还有可能涉及小额消费的功能,因此,它的安全设计是极其重要的。逻辑加密型电子标签内部存储区一般按块分布,并有“密钥控制位”设置每个数据块的安全属性。下面以MIFARE公交卡为例,MIFARE公交卡认证的流程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步骤:
(1)应用程序通过RFID读写器向电子标签发送认证请求;
(2)电子标签收到请求后向读写器发送一个随机数B;
(3)读写器收到随机数B后,向电子标签发送要验证的密钥加密B的数据包,其中包含了读写器生成的另一个随机数A;
(4)电子标签收到数据包后,使用芯片内部存储的密钥进行解密,解出随机数 B 并校验与之发出的随机数B是否一致;
(5)如果是一致的,则RFID使用芯片内部存储的密钥对A进行加密并发送给读写器;
(6)读写器收到此数据包后,进行解密,解出A并与其发出的A比较是否一致。
如果上述的每一个环节都成功,则验证成功;否则验证失败。这种验证方式可以说是非常安全的,破解的强度也是非常大的。比如,MIFARE 的密钥为6 B,即48 bit;MIFARE 一次典型验证需要6 ms,如果外部使用暴力破解的话,所需的时间为一个非常大的数字,常规破解手段将无能为力。
3.CPU型电子标签
CPU型电子标签的安全设计与逻辑加密型类似,但安全级别与强度要高得多。CPU型电子标签芯片内部采用了核心处理器,而不是如逻辑加密型芯片那样在内部使用逻辑电路。CPU型电子标签芯片安装有专用操作系统,可以根据需求将存储区设计成不同大小的二进制文件、记录文件和密钥文件等。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