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图书馆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RFID技术防水、防磁、耐温、快捷、还可以便捷的修改存储信息,目前在图书管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RFID技术尤其优势,也有其技术本身的局限存在,在实际应用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来详细了解一下,rfid图书馆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rfid图书馆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1、成本问题
由于RFID是高科技电子技术,往往成本高,投资大。尽管随着RFID电子标签的规模化生产与广泛应用,使得图书电子标签的单价由几年前的几十美分下降到目前的10美分左右(相当于人民币0.7元左右),但由于庞大的图书总量,加上计算机软硬件也必须相应升级与置换,其投入资金总量对于高校来说仍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显然,由较为先进的条形码管理技术直接跃升为RFID电子标签管理技术,虽然是对图书馆管理效率的一次质的飞跃,但对其基本运作模式而言并非就是一次革命性的简化。相反,对于图书馆管理者又提出了种种新的难题,既要考虑RFID新技术的巨大资金投入风险,又要考虑RFID新技术可能带来新旧系统的数据结转风险、管理者的操作技能培训风险、人机磨合过渡风险、图书资料可能遭人为损坏而又不能有效监控风险及RFID自身的潜在风险等多重因素。
2、标准问题
由于RFID技术是近年才广泛应用于商业、图书馆等的行业化管理技术,因此,RFID产品在接口、频段、通信等多方面尚未形成较为一致的行业性统一标准,致使不同商家的RFID产品之间互不兼容,其行业适应性差异大。要获得较强的适用性、合理的价格、成熟的技术、稳定的产品、可靠的信誉以及优质的售后服务,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给RFID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长期稳定应用埋下了难以预测的潜在风险。
3、安全问题
有效读取距离和正常应用环境下,RFID图书电子标签的读取准确率较为理想,但目前由于RFID技术的局限性,特别是射频信号的强弱或屏蔽材料(锡箔纸、金属薄片等)的遮挡,使得RFID读写器的正确读取率仅为80%左右,故RFID图书电子标签读取的可靠性在较差的条件下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手段有增强标签的性能、提高读写器或处理器的敏感性、确保通过的有效距离、采用多个图书电子标签法(双标签可使正确读取率达96%左右)等。
随着RFID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在图书应用的逐渐成熟,目前在RFID图书领域已经有了很完备的设备硬件解决方案,所以标准这一块没有很大的问题。RFID标签的成本也一再下降,虽然对比磁条标签来说价格会高一些,但是也并非那么的高不可攀。何况,图书馆的转型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有不少图书馆在应用RFID技术的同时也在使用磁条防盗技术,逐步完成图书馆转型的更新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