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在电子护照中的应用
传统的护照仅能通过照片以及印刷技术来进行防伪,不仅安全性低,也容易发生伪造事件。随着RFID技术在护照中的应用,将RFID芯片内嵌在纸质护照之中,芯片里不但存储有姓名、生日、签名等基本信息,还存储有诸如脸部图像、指纹、虹膜等个人生物特征数据信息。通过RFID读写器就可以对护照持有者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身份鉴别,将伪造护照的可能降到最低,而这一应用也迅速在各国发展完善。
RFID电子护照在国外的应用
美国于2005年1月向外交官和国务院的职员发行电子护照,从2005年的春天开始,所有申请护照的美国人都可以得到电子护照。电子护照根据IACO(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的标准制定,采用的芯片符合IEC/ISO 14443A型和B型的标准,并且芯片内的信息不进行加密,但在发送信息时会证明芯片是由美国政府监控的,数字编号与芯片内的信息一同发送。
美国国务院计划于2007年第一季度全面推出新一代的电子护照,这种新型的电子护照,在现有的护照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小型的非接触智能芯片,该芯片中保存着与护照相片页上所示的相同的数据,包含数字照片,可用于生物特征比对,以保证护照持有人确实是政府的护照签发对象。它是专为增强边境的安全防护,方便美国公民全球旅行而设计的。经授权的护照检查处可以通过扫描护照来加快认证过程。
欧盟以及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也纷纷启动了电子护照系统。其中,作为美国签证豁免的欧洲22个国家规定,在2006年6月之前,护照具有面部识别功能,在2008年年初具备指纹识别功能,以最终实现护照跨国的互联互通验证。
RFID电子护照在国内的应用
在我国,电子护照的研制工作采取了国家立项的方式,由公安部入境管理局和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共同承担,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发放前的技术准备工作。
在开展电子护照技术研究上我国采取了借鉴经验、重点研究的方法。集中加强在COS技术、数字防伪技术、生物特征技术、读写机具技术、制作工艺技术及系统集成技术6个方面的工作。
COS技术是电子护照的核心技术,它有两种不同的技术路线:一种是自行开发专用COS系统;一种是基于方便移植与多应用的JAVA平台技术。前者高效,后者灵活,考虑到中国旅行证件的基本情况,我国倾向于开发专用电子护照COS系统。
电子护照的防伪体系直接关系到全球互操作要求。因此,中国电子护照防伪体系将按照ICAO标准要求,开展技术集成工作。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就是指采用每个人独一无二、生来俱有的诸如手部指纹、眼睛虹膜、面部图形等生物特征来鉴别身份的一种特殊技术。通常生物特征鉴别身份过程分成3个步骤:生物特征数据采集、生物特征提取和特征匹配验证。现在基于中国的实际情况,我国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主要集中在面部与指纹识别技术。
随着RFID技术的成熟,目前流行的电子护照主要使用的是RFID技术。因为RFID芯片不仅保留了原有证件的完整信息,还可以通过RFID读写设备快速读取护照信息,而且在采用数字防伪技术的基础上,有着更高的防伪安全性。此外,RFID芯片还具有信息录入和携带方便的特点。